直肠下端黏膜下和肛管,或肛缘皮下的静脉丛内的血管曲张、扩大,形成柔软静脉团块,称为痔,旧名痔疮、痔核。近代研究认为,痔是肛垫下移形成的,肛垫是肛管和直肠下端内海绵状勃起组织,有小动脉、小静脉、动静脉短路交通,并有结缔组织及平滑肌组成的组织垫,在局部组织变性、腹压增高等因素作用下,使肛垫下移成痔。
痔是最常见的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,对其真正病因并不完全了解。痔可由多种因素引起,目前有下列几种学说:肛垫下移学说,静脉曲张学说,遗传、地理及食物因素。
临床上痔是如何分类的?
根据痔所在部位的不同分为以下3类。
(1)内痔。表面由部膜覆盖,位于齿线上方,由痔内静脉丛形成。常见于左侧正中、右前及右后3处。常有便血及脱垂史。
(2)外痔。表面由皮肤覆盖,位于齿线下方,由痔外静脉丛形成。常见的有血栓性外痔、结缔组织外痔(皮整)、静脉曲张性外痔及炎性外痔。
(3)混合痔。在齿线附近,为皮肤教膜交界组织覆盖,由痔内静脉和痔外静脉丛之间被此吻合相通的静脉形成。有内痔和外痔两种特性。